9月7日,中山大學2025年開學典禮暨“大學第一課”在廣州校區(qū)南校園舉行。2萬余名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線下線上齊聚一堂,共上大學第一課?!镀菏壬沸J饭适碌膭忧檎故荆逍羌t旗的莊嚴入場,向高中母校獻花的致敬感恩,讓這堂大學第一課精彩紛呈、意義深遠。
傳承紅色基因,不忘來時路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這堂開學第一課也是新生們的紅色第一課。
中山大學的抗戰(zhàn)歷史是一段對于中大人刻骨銘心的血色記憶。當廣州深陷戰(zhàn)火,學校一度遷校辦學。1940年,心系家國命運的中大人多次發(fā)起遷校請愿,希望能回到抗戰(zhàn)前線作出貢獻。于是,大家踏上了回遷廣東之路,來到粵北坪石。以黃際遇、杜定友、衛(wèi)梓松為代表的中大人,堅持辦學,知識救國,在戰(zhàn)火中賡續(xù)文脈,被后人稱為“坪石先生”。
典禮上,新生們集體觀看了電影《坪石先生》宣傳片,對中大在坪石辦學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海洋科學學院2025級本科新生米君頤說,看完《坪石先生》宣傳片,心里沉甸甸的,“他們舍身保護書籍、堅持辦學的畫面,讓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堅守和傳承。今天的我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更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每一頁書?!彼f,將倍加珍惜現(xiàn)在的時光,把知識真正學進心里、報效祖國。
感人的氣氛在五星紅旗入場時走向高潮。在國旗班學生的護送下,曾于中山大學百年校慶日當天在天安門廣場與朝陽同升的五星紅旗莊嚴入場。這面國旗彰顯了百年中大與家國共進的榮光,承載著“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校訓精神,讓全體中大人倍感光榮、無比自豪。
從高中到大學,不負少年心
前行不忘來時路,回首不負少年心。在今年的開學典禮上,有一批特殊的嘉賓。他們就是來自全國各地21所中學的教師代表。老師們用智慧點亮青春、用汗水澆灌成長,是新生的引路人,薪火永續(xù),感恩在心。在慶祝第41個教師節(jié)之際,中山大學邀請了中學教師代表來到開學典禮現(xiàn)場,掌聲雷動中,新生代表將承載著滿滿心意的花束獻給中學教師代表,表達了誠摯的謝意與敬意。
“我們能夠順利進入中山大學學習,離不開母校的辛勤教導。很開心能夠在自己的開學典禮上為母校老師們獻上一束花來表達心意。祝老師們教師節(jié)快樂、桃李滿天下!”獻花學生代表、中山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八年制2025級本科新生朱庭萱激動地說。
老師的關懷,猶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老師的智慧,猶如明燈,照亮學子前行的路。新生即將在中大校園迎來夢寐以求的新生活。大學與高中有什么區(qū)別?在大學應該怎么學習?這些疑惑都在教師代表、世界頂級數(shù)學家、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教授張益唐分享的三種“美”中找到了答案。
大學之美,美在師生共同把“已知”翻譯成“未知”,再把“未知”變成下一代學子新的“已知”??茖W之美,在于它始于好奇,終于人類的福祉,把未知變成國家急需,把人類共同難題再向前推進一頁。生命之美,在于多元,在于波動不會消失,在于相信“我很特別,而且會越變越好”時,就擁有了終身成長的動力和能力。張益唐向新生表達了最真摯的祝福與期望:“我希望你們能多向真理提問,允許自己為‘無用’的科學問題著迷,能看見自己生命的獨特紋理,也看見持續(xù)生長的無限可能,心有所向,學以成人?!?/p>
同心同行向未來,不負今日志
今年是中山大學邁向新百年的第一年。一代中大人,有一代中大人要做的大事。如何做有為中大人?校長高松院士留下這道思考題,也分享了他的建議。一是要心懷“國之大者”,博學報國。希望同學們能以高兆蘭、謝志光、夏書章等中大人為榜樣,博學審問,將“為社會福,為邦家光”的信念,化作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和逐夢前行的底氣,做有為中大人。二是要兼聽而包容,審慎明辨。真正的學問,源于對知識的敬畏;真正的成長,源于對自我的超越。希望同學們面對海量信息時,審慎明辨,不要輕信盲從;遇到觀點交鋒時,尊重異見,不要排斥抗拒;獲得成績時,感恩朋輩互助,不要歸功于一己之能。三是要勇于走在前沿,篤行致遠。孫中山先生曾言:“夫天下之事,不患不能行,而患無行之人。”學習和思考很重要,但最終要付諸行動,實現(xiàn)知行合一。希望同學們未來無論是在實驗室攻堅克難時,在做田野調(diào)查時,還是在國際舞臺發(fā)出中國聲音時,都能不斷提升自身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最終形成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堅定不移地走在時代的前沿,做有為中大人的傳承者與踐行者。
“我們是什么樣子,中大就是什么樣子?!背蔀橹写笕瞬粌H是一份榮光,更是一份責任。中大新百年的畫卷已經(jīng)鋪開,新中大人也已接過與學校同心同行向未來的約定。如何走好未來的路?校黨委書記朱孔軍對新生提出了三點希望。第一,希望同學們成為“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大人,志存高遠,堅定前行。要立大志、立長志,不躺平、不懈怠,在中大這片思想與學術沃土上,把個人志向融入民族復興的偉業(yè)中,在逐夢的征程中不斷超越自我,真正成為胸懷家國、不負時代的建設者和引領者。第二,希望同學們成為“有良知有溫度”的中大人,修身立德,仁愛向善。中大校園,始終充滿著溫暖的關懷。這種“溫度”,是中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柔和底色。希望同學們要誠信治學,明辨是非,涵養(yǎng)仁心,保持溫度,學會理解,懂得關愛,常懷感恩。第三,希望同學們成為“有擔當有責任”的中大人,心系家國,勇挑重擔。要用篤行的態(tài)度,練就勇挑重擔的“鐵肩膀”,及早規(guī)劃、積極探索,突破常規(guī)、敢于質(zhì)疑,勇闖未知、善創(chuàng)新知,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xiàn)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
“書記和校長的講話讓我們深受啟發(fā)?!疄樯鐣#瑸榘罴夜狻?,是每一位中大人畢生的追求,把‘家國理想’照進未來,我們要超越小我、融入大我,將個人志向融入國家藍圖。”研究生新生代表、先進能源學院2025級碩士研究生孫天宇說。
(南方網(wǎng)、粵學習記者 劉單燕)